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歷史發展
來源: 作者: 時間:2021-11-10 瀏覽量:次
競爭與風險同在。競爭就像一艘在海里弄潮的船,可以被推到峰頂,也可以被拋到谷底;它可以讓你隨波逐流,也可以讓你隨泡沫破碎。那么,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歷史發展怎么樣呢?
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歷史發展
學校創建于1989年,建校初期就確立并實施“綜合性、先進性、示范性、開放性并具一流水平的新型學校”的辦學目標,1996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2002年經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復評估,學校綜合實力在全省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2004年被確定為“國家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基地”,2005年底經江蘇省教育廳批準升格為高等職業技術學校,2006年啟動了戚墅堰東方開發區新校區的規劃和建設。
辦學特色
學校辦學形式靈活多樣,“上掛、橫聯、下輻射”,形成多層次、多功能、全方位的辦學特色:
1、自辦與聯辦結合
聯辦單位從招生到畢業安置全過程介入。聯辦單位數從辦學初的機械、紡織、金融系統下屬的十幾個單位擴展到涵蓋常州各大工業系統下屬的幾十個單位,形成了教育與經濟部門共同辦學的模式。
2、城市與農村結合
學校牢固樹立為鄉鎮經濟服務的思想,積極與轄市鄉鎮聯合辦學,先后在溧陽市前馬鄉、上黃鎮及武進市橫山橋鎮、遙觀鎮等地創辦學校,開設急電、財會、文秘與計算機等專業。
3、職前與職后結合
從1991年開始,學校先后舉辦計算機基本操作培訓、計算機中級培訓、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培訓、因特網證書培訓、會計員職稱考試培訓、會計資格上崗培訓、公關文秘培訓等職后班,培訓時間半個月到三個月不等,學習期滿經考核合格即發結業證書。
4、中職與高職結合
從1995年起,學校率先與場合走工業技術學院聯辦三、二分段的五年制大專班,并先后與南京大學社會學系舉辦自考輔導班,與南京氣象學院、江蘇理工大學聯辦成人???、本科高職班。積極探索與高等職業學校銜接的辦學路子。
5、職高與普高結合
學校堅持以中職教育為主,并于1999年7月,在全市首先試辦綜合高中。學校通過課程改革,讓學生具有參加普通高校全國招生統考和省普通高校對口招生兩次機會,并兼有升學、就業多種出路的特點。
6、教育與生產相結合
學校機電、服裝、計算機、財會等專業的學生, 在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后,即利用學校所提供的條件進行實習,還參與了金融保險、商業經營、機械加工等行業的生產、業務實習。學生在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中鞏固了知識,并直接參與了生產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7、政府辦學與社會參與結合
學校先后接受華夏基金會、劉國鈞教育紀念基金會、常州飛天集團齒輪廠教師獎勵基金、江蘇瀟翔集團教師獎勵基金、中國銀行學生獎勵基金、唐駝——沈逢吉獎勵基金和趙沈同生獎勵基金凳個基金回的資助。這些基金用以資助學校建設,同時也獎勵車工年紀卓著的教工和品學兼優的學生,這對學校的建設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個做事過于謹慎的人,永遠不可能成為一件大事;一遇到事情就猶豫不決,就會錯過很多機會。但是競爭決不會簡單地超過誰,孤注一擲的賭徒永遠不會成為英雄。
聲明:以上信息均來源于互聯網,江蘇中考網整理發布僅供參考,以上學校相關內容均不代表江蘇中考網意見??忌顖笾驹刚堃允。ㄊ校┙逃荚囋夯驅W校官方最新公布為準。